思政教学部
 
 
 
 
热点文章
 
  新闻详细页面
当前位置: 首页>>人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正文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2014-05-28 16:30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社会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碰撞、现代化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广泛运用的阶段,这些剧烈变化正猛烈撞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影响着学子们的行为。当前,大学生有强烈政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具有一定的艰苦创业精神的优点,但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消极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使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了一些问题。近期,对我省几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1、主要表现:
    一是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已、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等思想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调查,反映出学生金钱至上观念盛行,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多是有钱的富人,甚至是一些“为富不仁”的有钱人。
    二是思想认识不高。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不是把困难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有些人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没有勇气正视现实,精神抑郁,个别的甚至走上轻生之路。据四川新闻网报道,“据说2004年在四川地区的高校里,就有将近10名大学生自杀成功”;来自成都某高校对2004级研究生的自杀倾向问卷调查显示,该校被访1560名研究生中,有1人表现出严重的自杀倾向,同时有9人存在中度自杀倾向。
    三是存在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工具性知识轻品行修养,重外在功利性追求轻内在文化涵育。
    四是存在严重的知行不一现象。大学生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则远远不足,表现为言与行的分离;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意识;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缺乏奉献和相互关心的精神。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也有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的问题。曾调查四川部分民营企业家,居然有一少半的人说除了一些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要求的职位外,根本不想用大学生,原因就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
五是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调查成都的几所高校发现,大学生随意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不分场合高声喧哗(包括图书馆)的现象十分严重,不注意礼让别人。曾发现某大学一个寝室6个人,居然轮流向4楼之下的水泥过道扔啤酒瓶,玻璃破碎之声此起彼伏,更为气愤的是,周围寝室没有同学来制止,觉得是司空见惯的事,更有甚者直接加入扔啤酒瓶的队伍。严重缺乏社会公德心的大学生,不能不让人担忧。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体育不好要出废品,智育不好要出次’,道德不好要出危险品”。
    2、几点建议:
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我们工业强省、农业强省、旅游强省的人才支撑。如何加强我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人,用正确理论培养塑造人,培养大学生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我们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帮他们认清是非,坚定正确立场,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经得起各种风雨考验,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我省各大学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学习和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积极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建议设立我省大学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条件的大学每年可举办一次大学生科技文件艺术节,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查,了解科技动态及社会市场需求的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思想道德教育就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大学生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思想可塑性大,如果忽视课堂这个教育阵地,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失去较大的优势。我们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要编写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推动大学教育由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确保学生世界观的转变实现由量到质变的飞跃。各大学要通过切实有效的灌输教育、养成教育和示范教育等形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时间、不同问题、不同场合产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政治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纠纷、课程的择业选择、婚姻和恋爱矛盾、心理冲突和障碍等。因此,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他们排除困惑,提高情商,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能量。
    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阵地。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影视导读、英语角、文艺汇演、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来丰富学生课余流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的集体主义、使命感和义务感得到进一步强化,奉献精神得到充分培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可以把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请进校园,给当代大学生上几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让他们对照先进找差距,使之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要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大力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得到教育,都能健康成长。
    六、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用社会实践锻炼大学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的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不够,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学校、社会和家庭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

关闭窗口
 
 
 
 
 首页 | 部门概况 | 制度建设 | 课部动态 | 师资队伍 | 思政教学 | 教改科研 | 形势政策 | 人生教育 | 学院首页 

思政理论课教学部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3033162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