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部
 
 
 
 
热点文章
 
  新闻详细页面
当前位置: 首页>>人生教育>>做人教育>>正文
 
与大学生谈学习的方法
2014-06-16 17:09  

【案例】

某高职院校新生刘燕,非常重视学习,不管是哪位老师的课,都坐在最前排,认真听老师讲课,从来没有出现过旷课、课上开小差、偷偷玩手机等现象,老师们认为她肯定会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拿到奖学金也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期末成绩下来后,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外,刘燕有两门课不及格,其他及格的课程分数也不理想,均低于85分,自然与奖学金无缘了。刘燕自己也很苦恼,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成绩反而比不上那些上课听讲不认真的同学。她找到了自己的班主任诉说自己内心的迷惑,在交谈中班主任发现刘燕的课本都是干干静静的,上面没有记下一个字,甚至连一个标记都没有,而且刘燕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原来是刘燕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

在我的课堂上也出现过类似刘燕这样的案例,学习很认真,听讲也很认真,但是考试时成绩却不理想,甚至不及格。我想这些同学大概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学习方法不正确,自然就会自然事倍功半了。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成功=刻苦努力十方法正确+少说废话。从这个大家公认的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只有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无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大家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如虎添翼,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一、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增强人的创新能力。这一学习习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认识过程中,认真思考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有效途径。越是对某种知识深入学习,思考越显得重要。思考的过程,便是一个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达到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的功用。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在读书时,应做到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所谓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学习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对很多事情疑惑不解。因此必须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没有讲的,书上查不到的,前人未遇到的问题,就要靠我们独立思考来解决。

强调独立思考,并不是不需要前人的经验,而恰恰是建立在广泛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并非只是由于偶然看见树上一个苹果落地,灵机一动的结果。苹果落地的现象,自有人类以来便有不知多少人见过,为什么只有牛顿才发现万有引力?其实牛顿不是光看苹果落地,而是经过长期学习,并且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一旦碰到自然界的现象,便比较容易得到启发,因而看出它的本质而已。

二、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学习要经常复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总结复习过去所学知识,结合实践,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去当老师了。

三、打好基础

做学问基础越厚,越牢固,对今后的学习就越有利,越容易登高峰。打好基础的第一要求是:对于一些基本的东西,要学深学透,这就是要经过“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

首先是“由薄到厚”。比如学一本书,每个生字都查过字典,每个不懂的句子都进行过分析,不懂的环节加上了注解,经过这一番工夫之后,觉得懂多了,同时觉得书已经变得更厚了。有人认为这样就算完全读懂了,其实不然。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字每一句都懂了,这还不是懂的最后形式,最后还有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必须把已经学过的东西消化,组织整理,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抓住了要点,再和以往学过的比较,弄清楚究竟添了些什么新内容、新方法。这样就会发现,书似乎“由厚变薄”了。经过这样消化后的东西,就容易记忆,就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就能越学越快。

四、勤能补拙

天才与学习是什么关系?“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些人自己信心不足,认为学习好需要天才,而自己天才不够;又有一些人,自高自大,觉得自己有才能,稍稍学习就能够超过同辈。实质上,这两种看法都有问题。当然,我们不否认各人的才能不一样,有长于此的,有短于彼的,但有一样可以肯定:主动权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这就是努力。虽然我的资质比较差些,但如果用功些,就可能进步得快些,并且一般地讲,可以超过那些自以为有天才而干劲不足的人。

五、善于利用时间

在伏尔泰的作品中曾经提到过一个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的也是最短的,它是最快的也是最慢的,它最不受重视但却又最受惋惜;没有它,什么事也无法完成,这样的东西可以使你渺小的消灭,也可以使你伟大的永续不绝。”

你想到这样唯一的东西是什么了吗?没错,它就是时间。学习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无可置疑,谁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的老师王曾瑜先生曾对我说,要想学好古代史,至少一天要有十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当然学得时间长并不一定都有用,问题的关键是:你的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有多高。

要善于利用时间,见缝插针,巧妙地利用时间,从而为己所用。如有些人会在休息放松之时,回忆刚刚课堂上老师讲的重要内容;有人利用侯车时间记忆英语单词。这些都是善于利用时间的习惯表现。

欧阳修曾经在文章里写道: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

六、广泛的学习

孔子要求学生学习四项内容:“文化典籍,社会实践,忠诚的品德,诚信的秉性。”他所要求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主张“书在手头总要拿来用一下”。他的藏书现在还保存三千八百多种,一万二千多册。

当然,广泛的学习,也意味着要多读好书。我们的社会里也有无数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这些书多为贪图金钱、企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

(作者: 王轶英,女,河北邢台人,1975年10月生,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教师)

关闭窗口
 
 
 
 
 首页 | 部门概况 | 制度建设 | 课部动态 | 师资队伍 | 思政教学 | 教改科研 | 形势政策 | 人生教育 | 学院首页 

思政理论课教学部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3033162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