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改科研 >> 发表论文 >> 正文

政治课教学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问题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06-11 [来源]: [浏览次数]:

陕西省高校政研会

2013年交流论文

政治课教学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问题

达芳菊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714000)

〔摘要〕政治课教学肩负着塑造一代未来事业接班人灵魂的重大使命,而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提出搞好政治课教学,需要妥善处理好的八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若干难题;问题处理

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在当今多元多变的意识形态下,对学生进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灌输和培养。教学过程是在学生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品德、信念的过程。通过教学实现三个层次的同一:一是实现知识、理论和逻辑思维的同一;二是实现学生价值观念与主流价值观念的同一;三是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性,完成学生自我人格的同一,从而实现道德同一。

以上教学目的实现,需要教师正视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处理好影响教学效果的若干问题。

1.政治课教学面临的难题:

1.1 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并存,学生是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加之,当今社会现实存在的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不一致,这一状态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矛盾和困惑,教师费了很大功夫进行的长期教育所取得的效果,与学生在现实中遭遇到的一件负面事情的影响相抵消。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1.2 对政治课认识不够。不仅仅是学生,包括教师、学校。认为该课程不是一门技能性学科,学与不学都一样,开设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应付上级检查。从课程设置、教学时间、考核办法等方面重视不够。没有从培养一代人、塑造一代人的灵魂的高度认识该课程。

1.3政治课本身与学生结合不紧密。现行的政治课,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存在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增加了该课程的教学难度。

以上问题,直接影响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剖析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现象,探讨教学规律,发掘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需要处理和解决好以下若干问题。

2.政治课教学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问题:

2.1 处理好教学标准的客观性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大纲对政治课所提出的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但是,课程标准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学生的知识、人格等方面的前结构存在差异,加之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有区别。要求教师兼顾教学标准的普遍性与教学对象的针对性和特殊性。

2.2 处理好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现行的政治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的问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取舍的原则有二,一是要保持基本理论框架的相对完整性,马克思主义ABC这些最基本的常识必须告诉学生;二是注重对学生的功利性,抓住教材中对学生有实际意义和对其学习、成长有启发和帮助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2.3 处理好教学内容深与浅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讲授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深入深出,是进行学术研究采取的方法,不适合课堂教学;浅入浅出,是故事会、班会讨论所运用的方法;课堂教学应该采取深入浅出的方法。

2.4 处理好逻辑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给学生具体、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但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案例是为了阐释某种深刻的道理;单纯的逻辑推理,显得枯燥、抽象、难懂,学生接受困难,易挫伤学习积极性。只有逻辑与案例相结合,案例典型、鲜活,逻辑严密、透彻,才能相得益彰,具备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喜闻乐见。

2.5 处理好情与理之间的关系

透彻的理性分析是政治课的魅力所在。教师的教学,应该以理服人。同时要打动学生,应该用感情。没有理,不深刻、不清晰;没有情,不真实、不可信。力求情理交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6处理好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接受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容易走入误区,表现为脱离学生实际,把教学对象假定为教师自己或学生之外的其他人,教学缺乏针对性。

把握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规律,是处理好施教与受教关系的关键。

学生的接受,不是桶装水、不是白纸绘画,而是进行反思性选择:老师讲的对不对?是不是?真不真?好不好?反思过程受学生已有知识、思维、情绪、态度等方面的前结构的影响。

反思性选择的内容分为:适应性反思(学了咋样,不学咋样,学与不学对自己存在哪些影响);价值反思(有用吗,有意义吗);逻辑反思(符合逻辑吗);事实或知识反思(是真的吗);超越性反思(有创意吗,完美吗)。

反思性选择过程,就是学生的接受过程。学生的接受状况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学生的观念与教师的观点一致,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已有思想,实现了学生的同化性选择;二是学生与教师在一些方面观点一致,另外一些方面观点不一致,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进行反思、辨别,在思想上完成构建性选择;三是教师观点与学生前结构的观点完全相反,学生推翻自己的想法,进行重构性选择;四是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不被学生接受,表现为接受过程中断。

教学过程就是追求以上四种学生接受层次中的前三种,防止第四种情况出现。

与此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接受,还应考虑网络时代学生的语言特点,话语不可太抽象,用通俗、流行的话语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

2.7处理好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影响教学的要素可分为空间上的横向要素和时间上的纵向要素。

空间上的横向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人际环境);教学主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材、教学参考、教学工具等);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课程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

时间上的纵向要素,主要是理论观点、教师教学态度的前后一致,以及教学过程的连续性。

教学过程中,注重各种教学要素在空间上一致,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学合力,激发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各方面的潜能的发挥,取得显著教学效果。

2.8 处理好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系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应用这一方法,按照以下逻辑顺序进行教学:首先描述基本观点;接下来解释、阐发基本观点;进一步证明、论证基本观点,采取逻辑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最后,介绍理论界对基本观点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学术争议。激励学生扩大理论视野,升华学生境界。力求课堂教学层次分明,入木三分。实现学生知识、理论、人格三方面的进步、完善。

依据教学内容,可辅助运用课堂讨论法、调查报告法、主题辩论法、演讲法、角色扮演法等,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