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改科研 >> 发表论文 >> 正文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06-11 [来源]: [浏览次数]:

陕西省高校政研会

2013年交流论文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常俊侠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714000)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前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思想道德问题 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把握好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错位和偏差,导致他们思想道德出现了较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献身精神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可是部分大学生过分地追求自主,独立,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无热情。某大学进行了一次范围较广的问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公共场所有歹徒向群众行凶时,你采取何种反映?”回答的结果如下:52%的同学选择“尽量不卷入”,24%的同学选择“到附近去找公共电话报案”,13%的同学选择“先旁观一阵再说”,11%的同学选择“挺身而出,制止歹徒的犯罪行为” 。

(二)诚信缺失,尊师气氛淡化

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有力证明,无论是学校组织的考试,还是国家级的考试,尤其是每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的花招可谓层出不穷。另外有的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欺骗老师,家长。更有甚者把诚实守信看成是愚昧。

尊师的气氛也慢慢淡化。有的学生上课期间不打招呼随便出出进进,碰到老师很少主动上前和老师打招呼。宁波市的一位高校教师向媒体反映了一桩事。宁波某学院一位老教授乘上360路公交车,本校不少学生结伴而坐,但面对站立一旁的教授,学生们竟无人让座。

(三)不讲文明,社会公德缺失

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但是,部分大学生因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道德情操培养,导致他们社会公德缺失。当代大学生忽视社会公德,失落文明的行为的表现是比较多的。如“课桌文化”,“厕所文化”,语言上的污言秽语,饭厅里的你拥我挤;在公共场所身着短裤、拖鞋出入;男女之间不分场合,搂搂抱抱;校园里乱扔垃圾。部分大学生虽然情感上认可良好的社会规范,却不能身体力行。在社会公德方面,有95%以上学生谴责在别人休息时大吵大闹的行为。

(四)精神空虚,沉溺网络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无聊”、“郁闷”似乎成了同学们的口头禅。大学生精神空虚无聊主要表现就是沉溺网络。网络被称为“无聊时最为广泛的消磨时间的方式”。近几年,在高校劝退的大学生中,主要是由于上网成瘾而导致课程不及格、学业达不到要求。“寒窗苦读二十载,一朝却被网络害”成了许多因沉溺网络而葬送学业的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二、培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途径

(一)做好家庭生活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工作。

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古今中外的不少教育家都认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家庭。所以应该重视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的言行和整个家庭的健康向上,亲切和谐,精神高尚的气氛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做父母的一定要严格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注重自身形象,优化自身道德人格,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以示范引导孩子的成长。除了正确引导外,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有理智、有分寸的关心爱护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过分溺爱,做到爱而不放纵。同时要抓住机会运用日常生活的大事小节对子女进行正反面教育,使孩子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形成独立的人格。家庭和谐相处的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也不可忽视。因此,父母要有平等民主意识,不搞家长制;要尊重孩子;要学会理智的教育引导孩子。要注重家庭文化建设,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尽可能为子女安排舒适安静的房间,购买必需的书籍、资料和文化用品,以便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二)学校要转变观念,建立机制,加强教育,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培育人,教育人的专门机构,是系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观念,建立机制,突出德育教育。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历来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不能把学校视为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它必须承担起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重要任务。学校应制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把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通过学校主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学校应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其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影响的免疫力。二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应当普遍遵循、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导向。大学生只有具备了集体主义思想,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个人和集体、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社会公德。三是加强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腐朽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认识,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目的是培养他们艰苦创业、勤劳节俭、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致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在广大学生中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和教育他们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品德。

第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把德育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去。首先制定相应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制定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大学生遵守。通过日常管理,逐步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从而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生活中若发现学生中的先进典型,要通过表扬、奖励,使之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应把道德品质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强化教职工的德育工作责任心,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修养。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心目中完美偶像。我国汉代哲学家扬雄说:“师者,人的模范也。”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在教学、日常生活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第四,美花校园,提升文化品位,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要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使学生有意无意地逐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地关心自然,保护生态,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另外,精心设计体现时代风格、富有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同时,通过在校园广播、板报画廊中开辟校内新闻、学生习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宣传等专栏,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三)社会方面要高度重视,进行正面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大力宣传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气质,展现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色和人文价值。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用这些优秀的品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让他们继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培养他们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其次还要大力宣传符合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以正确舆论引导大学生。

大众传媒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阵地,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传播媒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通过这些媒体大力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途径。通过大众传媒,把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和思想传播开来,去教育、引导大学生,让他们仿效、学习,要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鲜明性,也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处于重要地位,应发挥主导作用。各类文艺作品也应讴歌人民群众的良好道德风貌,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四)学生个体要进行道德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我们既应强调家庭、学校、社会的外部教育,也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根本的第一位原因。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青年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要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用先进模范人物激励和鞭策自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在新的世纪要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品德高尚的人。另外,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品德修养最根本的途径。大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要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校园日常行为规范。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还要经常做好事,不做坏事,积善成德。只有不弃善,才能积成大善;只有能积众善,才能有高尚的品德。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而且是全社会的事情。我们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马立武,大学生考试作弊与高校教学管理[J]。河北大学学报,2003,(3)

[2]李家华,黄天贵,思想道德修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4]冯春芳,成长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政治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