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以“溯千年关隘文脉・铸时代清廉品格”为主题,引领师生走出校园,走进潼关,在实地考察与情境体验中,上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思政大课。

在杨震廉政博物馆,杨震那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的千古诤言,历经岁月长河的洗礼,依旧振聋发聩。参观过程中,师生们围绕如何传承和践行杨震廉政精神展开了热烈探讨。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石欣欣在黄河古渡口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黄河奔涌的壮阔图景中感悟“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随后,师生们走进潼关红色记忆馆。在讲解员的讲述引导下,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同学们伫立凝视,眼前似乎浮现出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的身影,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油然而生。

最后,在潼关县古城博物馆,通过参观,大家深入了解了潼关从古代军事要塞逐步演变为现代城市的沧桑变迁,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由渭南市委统战部、潼关县委统战部与我校联合举办,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更是校地共建“思政大课”的生动践行。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关中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红色教育资源,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不竭精神动力。(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柴华 审核:王晓莉)